L-苯丙氨酸的制备、应用及发展doc

来源:bob网站    发布时间:2025-11-25 11:16:13

  苯丙氨酸的应用及发展刘浩鹏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石化 30901 班 18号摘要 L- 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但自身无法合成的八大氨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食用化学品中间体。在医药行业大多数都用在生产氨基酸输液和合成氨基酸类药物;在饮食业大多数都用在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其中合成阿斯巴甜是 L- 苯丙氨酸目前的主要用途,在其消费构成中约占 90% 。关键词 L- 苯丙氨酸应用发展前途第一章 L- 苯丙氨酸的生产的基本工艺 理化性能 L 一苯丙氨酸(L一 Phenyl 习a苗 ne) 又名 L 一苯基一 a 一氨基丙酸, 为白色结晶粉末。有苦味。熔点:283 ℃( 分解)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卵、乳和动物蛋白中,含量 5%~6% ,植物性蛋白质中约含 1%。L 一苯丙氨酸可溶于水,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 难溶于乙醇、,在10 耐水中的溶解度为 51℃:4 49。 100 ℃:109 。旋光度一 (25 ℃) 。苯丙氨酸有外消旋 DL 一型, L 型和 D 型。其中最重要的是 L 一苯丙氨酸。[1] 生产的基本工艺[1]~[5] 提取法此法是使脱脂大豆在盐酸存在下水解, 除去酸性氨基酸后, 再用树脂吸附苯丙酮酸和酪氨酸, 用溶剂将苯丙氮酸溶出, 利用溶剂差从氨基酸中分出, 此法由于提纯难度大, 产物收率不高。其提取方法很多,主要有锌盐沉淀法、等电点中和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活性炭吸附提取以及离子交换法。在这一些方法中,最重要的是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所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为高分子产品,在其分子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骨架十分稳定,可逆交换反应在树脂上能反复进行,常规使用的寿命长,因此离子交换法是一种目前较为普遍的氨基酸提取方法。能选用阳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对体系中的 L 一苯丙氨酸进行吸附提取。 发酵法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中山公司用糖质发酵制苯丙氨酸获得成功,并由协合发酵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20 世纪 70 年代用糖质发酵的发酵液苯丙氨酸浓度可达 42. 6%。用苯丙酮酸为原料, 经发酵法制得的工艺是首先用氯化节与 co 合成苯丙酮酸, 再使 L 一天冬氨酸与苯丙酮酸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用固定化细胞提取,进行离子交换、提浓得产品,选用的菌株能使 L 一苯丙氨酸的转化率不小于 90% 。用甲醇、乙醇与乙酸为原料, 用乳糖发酵短杆菌 AJC2140 。使发酵液中L 一苯丙氨酸含量达 20 妙。用裂解烃棒状杆菌及碳 12一 14 正构烷烃发酵生产 L 一苯丙氨酸,其含量能够达到 妙。直接发酵法较其他方法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低 30% 。例如以 e 发酵培养,以培养液作为酶源,直接添加固体 L 一天冬氨酸能轻松实现酶转化。具体工艺过程是将 菌种用表面活性剂处理后装入瓶内进行摇瓶种子培养后再移入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使酶液进行生化酶反应后再经过滤得粗品,再经后处理得产品。发酵法技术的关键是产物的分离。传统方法使用离子交换法,但在分离前必须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因此耗资较高。 生物工程酶法(我国主要是采用此种方法) [8] 市场上供应的 L 一苯丙氨酸除少量由化学法合成外,大部分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微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以糖类为碳源, 首先由糖代谢中心途径分流出来的磷酸烯醇丙酮酸(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