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届上海市天然科学牡丹奖别离颁布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复旦大学封东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讨所丁奎岭、上海交通大学汪小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讨院罗振革和复旦大学隶属中山医院钦伦秀6位科学家。本届牡丹奖颁布方式不同平常,不举行颁奖大会,而是由举行方和出资方的领导到获奖者作业单位颁奖。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鸣波和市工商银行副行长成善栋先后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获奖者颁布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从1997年开端,沈志强领导的世界研讨团队对超大质量黑洞候选体、坐落银河系中心的细密射电源人马座A*展开了20余次的高分辨率VLBI观测研讨,第一次成功获得人马座A*在五个波段上的准一起VLBI图画,第一次给出了其沿南北方向的散射角巨细与波长的联系,第一次获得了人马座A*在3.5毫米的VLBI图画,并终究第一次检测到了质量约为太阳的400万倍的人马座A*的固有辐射区域巨细仅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均匀间隔),由此推断出其质量密度比任何当时已知的超大质量黑洞候选体都要大1万亿倍以上,激烈地支撑人马座A*是超大质量黑洞的物理解说。该原创性研讨成果在《天然》上宣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严重反应,被评选为“2005年度我国基础研讨十大新闻”之一,其严重科学含义在于它使人类第一次看到离黑洞中心如此近的区域,是朝着终究从观测上证明黑洞的实在存在而迈出的一大步。已宣布论文75篇,引证600余次。 丁奎岭创造性地将组合化学办法与不对称活化和毒化、手性传递和扩大等概念结合,展开了多个系列新式、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剂,发现并阐明晰相关催化系统中的手性扩大和手性活化效应及其机制, 为多种手性氨基酸等药物要害中间体的组成供给了有用的新办法;在世界上初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自负载的概念,完成了包含不对称羰基烯、氧化和氢化等在内的多个非均相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为手性催化剂的负载化拓荒了新思路。自独立展开研讨作业以来,丁奎岭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宣布论文100余篇,协作主编国内外专著各1部,在5部国外专著中编撰6个章节; 被国内外同行他引2000余次,所展开的概念、办法、配体或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使用于研讨作业60屡次。 上海市天然科学牡丹奖于1994年建立,是市政府同意建立的第一个政府举行、企业出资的市级科技奖赏,首要奖赏在天然科学基础研讨和使用基础研讨范畴获得优异研讨成果的上海市中青年科学作业的人,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越6名。在历届评出的36名牡丹奖获奖人员中,已有数位科学家因在科研范畴作出突出贡献当选为院士,或成为优异学科带头人。(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