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补充维生素D3可能改善HIV患者的免疫功能

来源:bob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07 13:28:30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内前沿的低碳研究,我们将继续整理多位专家在低碳医学大会上的精彩演讲,以文章的方式来进行科普分享。

  今天,我们将继续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王任的重要演讲《HIV感染者补充维生素D3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研究》。

  大家好,我是王敏,今天我在低碳医学大会上要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主题是《HIV感染者补充维生素D3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研究》。

  HIV(艾滋病)是目前备受重视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其诊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从最初无药可治、患者只能面临死亡,到如今通过有效治疗能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达到预期寿命。

  不过,随着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合并各类慢性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当前研究重点已转向HIV相关合并症,尤其是与代谢相关的合并症。

  在HIV感染者中,有不少同性恋等其它群体,其中肥胖者也比较多,同时,抗病毒药物本身可能引发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因此,HIV感染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对此我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同时也让我的研究生,做了一个HIV感染者补充维生素D3与免疫重建相关性的研究。

  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维生素D的性质、来源、活性形式和功能,这里就不展开了。

  维生素D,主要通过阳光照射在皮肤合成,需经肝脏和肾脏代谢转化后,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爱晒太阳,尤其是那些年轻帅哥,出门时总是全副武装,戴个帽子、大口罩,再加个黑墨镜,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结果一查维生素D水平,都特别低。我问他们是不是很少晒太阳,甚至昼伏夜出,得到的答案也确实如此。

  我还有两个女学生,查出来维生素D水平只有7、8ng/mol左右,低得很明显。其中一个特别瘦,不仅晚上睡不好,还严重脱发,给她补充维生素D后,这些症状都改善了。

  我自己也是,以前颈椎疼得很厉害,坚持补充维生素D后,这些不适症状都消失了。

  其实维生素D的缺乏还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肿瘤、免疫系统异常、认知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和胰岛素抵抗等等,而且这些健康问题和HIV感染者也密切相关。

  HIV感染会损伤免疫系统,导致CD4细胞数量下降、免疫功能不全,进而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最终,当免疫功能彻底没办法恢复时,即便面对最简单的感染,都可能危及生命。

  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情况其实很普遍,我们查到很多人维生素D水平都在10ng/mL以下。

  2021年到2023年期间,在我院HIV门诊就诊的1000多名患者中,只有10%的人维生素D水平在30ng/mol以上,其余90%的人都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情况。

  尽管维生素D缺乏很普遍,但从具体指标来看,维生素D缺乏组和非缺乏组,除了CD8+T淋巴细胞和年龄相关,别的方面基本没什么差异。

  ①抗病毒治疗药物:患者需要终身每天服用核苷类、非核苷类、蛋白酶类等药物,这些药物都有线粒体毒性,会影响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及维生素D代谢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

  ②HIV慢性炎症:虽然现在能控制,但无法治愈,导致患者一直处在慢性炎症状态。同时,免疫细胞会大量消耗维生素D。

  维生素D水平严重不足的HIV感染者,其疾病进展速度和全因死亡率均高于维生素D充足的患者群体。

  从这张图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维生素D水平小于12ng/mL组的患者,进展到艾滋病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维生素D水平组的患者。

  HIV之所以不能治愈,是因为HIV的病毒RNA会逆转录为DNA,并嵌入人体细胞DNA中形成病毒储存库,目前还没办法清除。

  所以需要通过检验测试病毒DNA来了解病毒储存库的情况,病毒储存库越大,清除就越困难。

  而且它会长期存在,哪怕有药物抑制,仍然会定期释放一些病毒,引发慢性炎症。这种由抗病毒免疫导致的慢性炎症,使得HIV感染者的慢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根据我们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研究对象291例,其中男性270名,女性21名,且平均岁数较轻。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为,59%的研究对象维生素D水平小于20ng/mL,处于缺乏状态。

  我们研究了HIV-DNA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发现不同年龄组的维生素D缺乏情况有显著差异:

  29岁以下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65%,而年纪越大的人,可能因为要外出工作、操劳家务,相对来说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少一些。

  此外,我们还把研究对象分成了小于20ng/mL组和大于20ng/mL组。

  在女性组及不同年龄组中,维生素D水平小于20ng/mL组和大于20ng/mL组的HIV-DNA无显著差异;

  但男性组及抗病毒治疗超过96周的人群中,维生素D小于20ng/mL组和大于20ng/mL组的HIV-DNA有统计学差别,呈现负相关。

  这个研究结果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补充维生素D是否会降低病毒储存库,未来能否助力HIV感染者实现功能性治愈。

  针对维生素D缺乏的病人,一组补充维生素D,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基本情况差不多,具有可比性。

  不管是维生素D小于20ng/mL组还是大于20ng/mL组,两组在CD4+T细胞、CD4+/CD8+比值以及CD8+T细胞方面,都有统计学差异。

  我们还发现,在218例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3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补充维生素D3或维生素D3水平高的组,CD4+细胞也更高,这说明维生素D3水平确实与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相关;

  另外,维生素D3与HIV-1 DNA也呈负相关,两组不同人群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对维生素D缺乏人群进行了补充试验,补充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补充维生素D3后48周,补充组的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有升高,且CD4+细胞计数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最后总结一下,维生素D主要与钙磷代谢有关,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它的免疫调节作用。

  HIV感染者中维生素D3缺乏很常见,因此,现在对所有初诊患者都会进行D3水平检测。对于缺乏的患者,一定会建议立即补充。

  之前有个病人反馈说自己吃了很久D3,复查结果却还是很低。我问他在哪买的,他说是药店买的400IU/日的补剂,这个剂量是远不足纠正缺乏状态的,补不上来,就等于白吃。

  另外,补充维生素D3能改善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小样本研究也显示可能降低HIV-DNA储存库水平。

  我们准备继续做这个研究,如果确实有效,或许能为HIV病人的功能性治愈和清除病毒储存库提供帮助。

  除了促进钙磷吸收、强健骨骼等作用,维生素D3竟然还能改善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大家是否也跟我一样,觉得维生素D3比想象中更全能呢?

  接下来,我们会整理出更多第六届低碳医学大会的专家分享,一起学习更多低碳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合资“破局者”来了?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携8295芯片+722km续航

  1-0!2-1!哈兰德7场9球 大马丁4连胜!英超最新积分榜:1-5差3分

  诺基亚 800 Tough 三防神机时隔 6 年迎来改款:换上 USB-C 接口

  iPhone 17 Pro再遇新问题!用户反馈充电有杂音、闪光灯拍摄阴影

  小米 17 Pro 手机 3.0.9.0 版本部分场景自动亮度异常问题已优化

  安卓PC真要来了!Intel NPU驱动泄露玄机:新版本支持Android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