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推荐的保健品一定有效?央视曝光诈骗新套路!成本115卖5000

来源:bob网站    发布时间:2025-05-14 18:04:09

  # 病急也别乱投医## 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央视曝光的真实案例## 法律规定与防范措施### 成本11.5元卖5000元## 提防网络视频广告包装手法## 保健品骗局为何屡屡得手?

  随着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互联网慢慢的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连许多老年人也开始用智能上时代的步伐。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老人们对新闻的信任,设计了更加高明的骗局。

  例如,他们将场景伪装成新闻直播间,采用新闻播报的方式为保健品做广告。某些保健品通过这种手段,把成本仅11.5元的产品抬价到5000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骗局背后隐藏的秘密。

  现在人们在闲暇时间喜欢刷短视频来放松心情,因此观看新闻联播的人慢慢地减少。为了让更多人及时了解一手消息,不少新闻频道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一手资讯。

  这本是让大众更好地了解时事,没想到一些不法分子却抓住了人们对新闻的信任,推荐一些不具备药用价值的保健品,声称这一些产品具有和药品相同的功效。

  近期央视曝光了一起保健品骗局。湖北的张女士因为身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经常在网上看健康视频。有一天她看到一个穿着新闻联播主持人服装的人,在直播间介绍一款“预防冠心病、高血脂”的磷虾油产品。

  这位“新闻播报员”的介绍让张女士心动不已,她冲动地购买了5盒磷虾油。但一段时间后,张女士发现这款产品并没有宣传的效果,甚至没有“一颗见效”的功能。

  幸运的是,张女士长期服用这款保健产品并未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记者询问时,张女士将磷虾油拿给记者查看,发现瓶身上只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说明这款磷虾油并不具备任何药用价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其他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也不得使用易混淆的医疗用语。

  我们在网络上一定要谨慎辨别“官方”消息,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下面这个案例更为严重,直接骗了几十位老人,还将成本11.5元的保健品卖到了5000元。

  2024年6月,北京西站的民警发现一位老人取钱行为异常。经过耐心询问,老人终于道出实情:他参加了一场“健康讲座”,主讲人王某自称是中科院沈阳所“重编程逆转”项目的负责人,声称其产品能有效治疗多种老年常见疾病,并且原价5000元一盒的产品优惠到5000元6盒。

  不少老人信以为真,甚至为抢先订购而先付款。然而,专业技术人员检验后发现,王某口中的神药实际成本只有11.5元,且不具备任何药用效果。王某的诈骗团伙最终被警方一网打尽。

  从张女士的案例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不法分子慢慢的开始假冒新闻官方、新闻播报员为保健产品做广告,甚至推出各种短视频,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让人们相信并购买链接上的产品。

  尤其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认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虽然年轻人不断讲解防骗知识,但他们仍可能被精心打造的非法广告误导,相信所谓的“神药”。

  因此,我们不仅要教老年人怎么样分辨账号是否官方,还要多给予他们关怀,观察上网动态,防止被骗。要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观念:身体不适一定要去医院。

  从“专家讲座”到“新闻直播间”,保健品骗局为何屡屡得手?成本11.5元的产品竟卖出5000元的价格,您或家人是否也曾中招?面对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是该加强科普教育,还是用科学技术手段拦截陷阱?又或是多陪伴老人填补情感空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防骗经验,聊聊身边长辈的受骗故事。让我们共同为父母筑起安全网,守护他们的健康与钱包!

  成本11.5元卖5000元 老年人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被骗老人多数为年龄65岁以上、有退休金、文化水平较高,缺少家庭关心关爱=现代保健报 08版 2025年02月18日

  央视曝光中老年保健品非法广告套路=合肥警方2025-02-24 09:40来源:澎湃新闻

  病急也别乱投医 多重套路的非法广告因何让我们消费者屡屡“入坑”?=环球网2025-02-23 10:05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更改微博设置,只允许关注100天以上粉丝评论!小米汽车SU7 Ultra因宣传不符陷入退车风波

  京东紧急补货!iPhone 16被抢购一空,iPhone 17还将涨价?

  基于Android 16,三星Galaxy手机、平板今夏将迎稳定版One UI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