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晨醒来后多长时间吸第一支烟?”“你每天吸多少支烟?”“你是否在禁烟场所很难控制吸烟的需求?”…… 近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戒烟门诊里,有着3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老吴(化名)正在填写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因为慢阻肺反复发作,他这次终于下定决心来戒烟了。诊室外,28岁的李先生(化名)已经戒烟两个月,当天他来询问是不是可以停药。 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医生提醒:吸烟会损害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任何一个时间里戒烟都为时不晚。 每周三上午,是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戒烟门诊的时间,该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邵川坐诊。“有戒烟需求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是因为要备孕,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提前做准备;有些是体检指标异常,在医生的建议下戒烟;还有些身边人因为查出肺癌甚至过世,对他敲响了警钟。 28岁的李先生就是这里面之一。刚刚踏进婚姻殿堂的他和妻子将生儿育女提上了日程,在孕前检查时医生提醒他,“先把烟戒了吧”。 第一次接触烟是在他大二那年,打完球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吃夜宵。在学长的怂恿下,他抽了人生第一支烟。大学毕业前,他的烟瘾不算大,一包烟能抽四五天。参加工作后他从事销售工作,因为频繁出差、应酬加上考核任务重,抽烟频率慢慢的升高,发展到现在一包烟只能管两天。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心迈出戒烟的第一步。但由于工作的影响,他总是戒不成功。有半天没碰到烟,他就浑身难受,失眠、便秘,连情绪也变得不可控制。 两个月前,妻子陪着他走进了戒烟门诊。了解李先生的吸烟史后,接诊的邵川医生让他填写一份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根据抽第一支烟的时间、每天抽烟数量等几个问题来评估烟瘾。 “你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属于中度,戒烟并不难。”邵川鼓励李先生,就算出现浑身不适的戒断反应,也能够最终靠药物控制。 “我工作压力大,有时候抽一支,就有了思路。”李先生提到自己戒烟路上的阻碍。 “压力谁都有,但不能当作伤害自己和家人的借口。”邵川递来一本禁烟宣传手册,指着内页的内容说,“吸烟会损害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吸烟能够导致的癌症,几乎遍布全身。” 李先生沉默片刻,握着妻子的手说:“这次我一定要把烟戒了,今天就不抽了!” 见他有了强烈的戒烟动力,邵川顺水推舟:“不要着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可以设定一个戒烟日,特殊的日子更有动力。”巧的是,一周后就是李先生妻子的生日,他决定选在这一天。 “回到家,把家里所有的烟、打火机、烟灰缸等相关用品统统扔掉。”邵川说,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把自己戒烟的决定告诉家人、朋友和同事,希望我们大家不要“拖后腿”。 不过,李先生一想到之前出现的不适,就犯了难。“烟瘾一般持续几分钟,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分散注意力是对抗烟瘾最好的方法之一,比如深呼吸15次,喝一杯水或洗把脸,也可以出去跑跑步,用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邵川建议。 如果实在戒断反应太大,也能够最终靠药物帮助来减轻戒断症状。根据李先生的需求,医生为他开具了伐尼克兰。这款药是尼古丁受体的拮抗剂,通过占据脑内尼古丁的作用位点,使吸入的尼古丁没办法发挥作用。同时也能促进释放多巴胺,让戒烟不再痛苦。 回家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天计划。原本他起床后就要在马桶上抽支烟,现在改成和妻子晨跑,然后再去吃一顿美味的早饭。办公桌上,他专门买了口香糖,犯烟瘾的时候往嘴里塞一颗。为了坚定丈夫的意志,妻子还会时不时发一些可爱宝宝的视频,提醒李先生戒烟的目的。 渐渐地,他从一天10支到一天7支慢慢递减,在药物的帮助下,他熬过了第一个月。于是,他再次走进了戒烟门诊。 “效果不错,要坚持到底。”邵川提醒他,前三个月是戒烟关键期,这样的状态保持下去,一个月后基本能停药。这周三第三次就诊时,李先生盼来了好消息:可以停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摆脱烟瘾的发作。 吸烟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大。烟草中的毒性物质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细胞DNA,导致癌症的发生。癌症患者被确诊后如果继续吸烟,更易导致吸烟相关的二次癌症病变,同时死亡的风险增加。 邵川曾接诊过这样一位病人,60出头的老人没有一点基础疾病,体检时同时查出三种原发癌:晚期前列腺癌伴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晚期肺癌以及早期胃癌。原来,这位患者有长达40年的吸烟史,每天至少一包。医生怀疑,疾病很可能就是长期吸烟引起的。由于已经病入膏肓,预后极差,最后本人和家属放弃治疗,十分惋惜。 邵川强调,任何一个时间里戒烟都不晚,吸烟的危害或许在一段时间后才陆续显现,但戒烟的好处立即可见。 停止吸烟20分钟内,心率就会下降,血压也会轻微降低。停止吸烟12小时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会降至正常值。停止吸烟24小时后,一氧化碳将从肺部排出,使呼吸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停止吸烟2天之后,尼古丁所致的不良反应就会消失。停止吸烟2个月左右,手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增加。 有研究表明,戒烟10年后,戒烟者肺癌发病风险降至持续吸烟者的30%-50%;戒烟1年后,戒烟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大约降低50%;戒烟15年后,戒烟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降至与从不吸烟者相同的水平。 在戒烟门诊,邵川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近两三年来,抽电子烟的年轻人慢慢的变多,因其时尚、小巧的外形备受青睐。因为无需燃烧,电子烟可规避焦油等不完全燃烧的有害产物,但这不意味着它就是安全的。 事实上,市场上大多数电子烟的烟液中同样含有成瘾物质尼古丁。“有些人为了戒卷烟换成了电子烟,这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戒烟’。”邵川强调,除了尼古丁,电子烟还含有轻易造成眼睛红肿充血、呼吸道刺激感染的丙二醇,加热后可刺激肺部和支气管黏膜引发咳嗽导致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引发慢阻肺、哮喘等疾病的香精调味剂等多种有害物质。 而且,电子烟同样会产生二手烟的危害。电子烟烟雾中甲醛浓度是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最高浓度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烟雾中还检测出大量丙二醇和甘油,在加热情况下转化成气体的两种物质会对人体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同样会增加旁人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儿童、婴幼儿及基础疾病患者。 “戒烟是一个痛苦、反复和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的干预和医患的努力才能提高成功率。”邵川建议,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开始。 我外婆家个个都抽烟,而且都没有患肺癌,都活到了八十多的,反之老伴儿的一家人都不抽烟,他的二弟媳妇得了肺癌癌。 啥事不能一刀切。记得新冠鼎盛时期,曾有一个医生说:一个病人一个病状,个体差异很大。治疗难度在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对症治疗。中国患糖尿病的人世界第一,但是查病源病因除掉已知的,还有很多未知的。 抽烟一辈子的高寿者也不乏先例。 当然抽烟有害健康!我爱人抽烟四十年,一下就戒了。我劝他慢慢减少,他不听。戒后一段时间满口口疮,很可怕,我很担心别来个什么败血症。但是扛过来了。再无复吸。 我老公爸爸长期吸烟,双癌,肺癌和前列腺癌,害人害己,现在老婆儿子都遭罪,节省下来的钱都拿去买药了,吸烟真的害了一家人。 画面中,一名92岁的老人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扯头发、拖拽、击打,最终倒在厨房地面。施暴者是老人最小的儿子,也是家中唯一的男丁,55岁的杨某中。 狗咬人引发杀人案一审未宣判,反杀狗主人男子事后发现摸的是刀,辩护律师:检方认为被告人防卫过当 该案休庭期间,被告人辩护律师李圣从法庭出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被告人申某某在庭上讲述事发经过,申某某不记得自己摸到的是什么,事后才发现是一把刀,“他也不知道当时捅了谁,也不知道有谁打了他。在当时现场所有人的笔录中,没有一个人看清楚是怎么打的人,怎么捅的人。” 今年4月,刘某的妻子与他人发生纠纷,刘某作为家属代表被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调查,调查结束后刘某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随后因辱骂民警被做询问笔录。 伊川平等乡种植瓜蒌发家致富#优质农产品 #瓜蒌 @娜娜在伊川 @闪闪探伊川 @洛阳一婷 @葛高远老宣传 太意外!全运会游泳比赛男子50米蛙泳决赛,奥运冠军覃海洋被取消比赛资格。(记者:屠晨潇) #2025全运会 #媒体精选 11月13日,成都成华区联合调查组就“和平小屋”经营问题发布情况通报。 男子在街头持刀对抗民警,被越野车车主一脚油门撞翻,警方:已被救护车拉走,无生命危险 男子在街头持刀对抗民警,被越野车车主一脚油门撞翻,警方:已被救护车拉走,无生命危险 11月13日,全运会男子50米蛙泳决赛发生戏剧性一幕,奥运冠军覃海洋因犯规被取消成绩,他的上海队队友郑英昊以26.97的成绩摘得金牌。湖北队的闫子贝和孙佳俊分获第二第三名。